top of page

当商业“入侵”野保 —为什么地球上最后三只北方白犀牛生活在这个私人保护区?

Updated: Dec 20, 2021




澄澈的蓝天,辽阔的草原,悠闲自在的斑马羚羊,高冷而威严的狮群,明星般的镇区之宝犀牛,以及大象、黑猩猩等珍贵的野生动物,构成了非洲肯尼亚奥佩杰塔保护区令人神往的景色。

保护区因姚明的纪录片《野性的终结》而首次为大多国人所知,片中,最后三只北方白犀牛的故事触动了许多观众,甚至吸引他们来到这片原始而自由的土地。

而为大多数人所不知的是,一套独一无二的商业模式,正如一台强大的发动机,推动着奥佩杰塔的运营和发展。在这种模式之下,看似背道而驰的公益与商业巧妙结合,使得奥佩杰塔成为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标杆。




一、从牧场到被称为“榜样”的保护区


英、葡殖民者的到来,把最初的奥佩杰塔变成了一家大型牧场,为了保护牲畜,牧场人员驱逐了这片土地上所有的食草动物,觊觎牧牛的食肉动物得到的只有枪声。

然而这一切在1970年悄然改变。肯尼亚政府颁布了“禁止猎杀野生动物”的法令,同时索马里盗猎活动的猖獗令大象等野生动物不断南迁。如此一来,奥佩杰塔的牲畜受到野生动物的威胁,经营成本大大增加,牧场利润也随之减少。

为此,奥佩杰塔不断寻找出路,开始和占地2000多公顷的甜水保护区合作,通过开展犀牛旅游项目来增加收益。2004年,通过野生动物发展旅游业获得的单位土地价值逐渐超过牧场,且旅游业因为其不稳定性需要牧场提供“过渡资金”,奥佩杰塔正式将二者融合,形成以发展野生动物保护为目的的旅游业为中心,以畜牧业为辅的保护区。



犀牛是奥佩杰塔标志性的物种,其商业化管理模式下的犀牛保护工作也收获了捷克人的青睐。于是2009年,世界上最后3只北方白犀牛漂洋过海,从捷克来到了他们的新家——奥佩杰塔。除此之外,奥佩杰塔拥有东非最多的黑犀牛,2016年已经达到114只。同时,非洲五霸(狮子、大象、豹子、犀牛和水牛)也在这里悄然聚集。

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意味着奥佩杰塔必须筑起固若金汤的安保系统来防御盗猎者。这里的安保团队先由政府招募,后由奥佩杰塔雇佣,他们每年需要接受三次来自英军的训练。24小时的安保系统需要先进的装备支撑。德国自动步枪、无线电监测系统以及近几年成立的K9部队(警犬),奥佩杰塔安保人员完全在硬件设施上超过了偷猎者。



2017年三月份,莱基皮亚郡饱受干旱之苦的马赛部落放牧人和其他游牧民族为了水源和草场入侵了当地的私人保护区,在遭受驱赶后烧毁保护区旅馆。激烈的暴力冲突导致两位野生动物保护专家被枪击,一位因此去世。当动荡的烟云笼罩着其他保护区时,奥佩杰塔却没有受到打扰。这是因为“奥佩杰塔是肯尼亚安保做得最好的地方,凡是侵入者都会被视为盗猎者,等待他们的只有训练有素的军队甚至冰冷的子弹”,所以没有人敢轻易冒犯。

奥佩杰塔的野保发展需要通过商业化的运营模式来获取充足资金,这自然离不开商业化的组织结构和自如运转的资金流(如下图)。在CEO理查德的带领下,各个部门像发动机的各个组件,互相配合,高效运转。其中旅游、农业和筹款这三大部门支撑起了奥佩杰塔的主要资金来源,这些收入将惠及人力资源、物资、销售、财务管理等部门,其中收益最多的是野生动物保护和社区发展两大部门。



如果从主要项目角度对收入来源进行细分(以2016年为例,如下图),可以看出旅游业是整个奥佩杰塔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占比高达55%;其次则是占比29%的畜牧业,而捐赠只占了8%。奥佩杰塔“获得的每一分钱都会回流到野生动物保护和社区发展上”,这时,整体支出则可分解为70%的员工工资,15%的设备运维,以及15%的其他方面。




二、旅游业:70%的收入来源


旅游业一直是奥佩杰塔收入来源的中坚力量,近五年内的平均盈利占比更是高达70%。除了赤道线、犀牛墓地、河马从林等免费景点之外,旅游部门从五年前陆续开发出七种额外收费项目——夜间游猎、参观北方白犀牛、狮子追踪、丛林徒步等,每项收取40美金,这使得奥佩杰塔在收取门票费之余实现收入的大幅增加。其中,黑猩猩领养项目运营得最为成功,五年收益持续增长,奥佩杰塔也将尝试把“领养”运用到犀牛身上。


尽管外国游客数量持续波动,但由于他们支付的门票费更高,所以他们依然是最重要的市场。当地居民市场对奥佩杰塔来说却是个问题,游客数量保持稳定却始终无法突破10000人。对此旅游部经理安妮可表明,他们在2017年开始尝试用“会员制”鼓励当地居民和肯尼亚市民来到奥佩杰塔,未来还会加入积分制。奥佩杰塔也通过发展设施建设,提升导游素质,及建设迷你展馆来增加游客数量和造访次数。



学生群体是奥佩杰塔十分重视的群体,“因为他们是肯尼亚的未来”。奥佩杰塔希望他们可以在这里学到野保知识,甚至参与野保工作。安妮可表示,“奥佩杰塔也是学校,是在为学生的自然教育设计课程”,他们提供了诸如当地社区学生免费参观等福利鼓励学生了解野生动物保护,同时,国际学校的学生会被收取较高的费用来为本地学生的免费制度“买单”。



奥佩杰塔在通过旅游项目获取资金的同时,力求向大众,尤其是下一代传播野保观念和知识。这和一些普通的保护区或是国家公园有明显区别。CEO理查德表示,如果你去一般的肯尼亚国家公园参观,你会支付门票,坐着巴士参观各个地方,幸运的话可以看到野生动物,然后你就离开了。而我们想创造一个机会,可以让人们更多的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的实际工作中,对此有更深的体验。”


三、畜牧业:风险中的稳定现金流


虽然旅游业是收入来源的核心,但旅游业很容易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而畜牧业则为奥佩杰塔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现金流。



畜牧业采用“牲畜借贷”模式,在奥佩杰塔的7000多头牛中,有1500头牛是周围的居民“贷”给牧场的。将养大的牛卖出后,奥佩杰塔会从售价中抽取10%(约40美金)和每个月5美金的管理费用,剩余利润归还居民。得益于奥佩杰塔更丰富的牧草资源和专业的技术,饲养后的牛往往可以卖出双倍的价格。2016年,在肯尼亚举办的“家畜育种家大赛”上,来自奥佩杰塔的母牛萨娜雅,从来自非洲各地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夺得青年组冠军。除此之外,奥佩杰塔当年还在该比赛中斩获另外9个奖项。

奥佩杰塔为了达到野生动物和牲畜和谐发展,不会轻易扩张牧场和增加牛的数量。他们采用了通过牛群改善草场的方法:利用围栏限制牛群休息区域,聚集牛粪,两个星期后转移牛群。在肥料充足的情况下,一旦降雨来临便会长出优质的牧草,吸引野生动物前来,还能巧妙引导野生动物移动形成“热点”。



四、捐款:我们不依赖,但是欢迎


和大多数同类组织靠社会捐款维系不同,近年来,奥佩杰塔力图摆脱对捐赠者的依赖,其通过筹款获得的资金占比不断减小。这和他们想要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分不开的。对此,CEO理查德表明,“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需要做到不依赖政府补贴和外界捐赠。”

一方面,这样有利于摆脱捐助方的“枷锁”。奥佩杰塔的捐助有90%来自于大型基金会。基金会在捐助的同时会提出特定的要求,捐助者都有自己所想要捐助的项目,而这些项目不一定有资金缺口,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奥佩杰塔的野保事业。

另一方面,这么做更具有政治合理性。“相较于筹款,我们在发展自己的商业模式上投入更多,从而尽可能高产。能被政府接受对我们来说最有利。如果一个国家人口在不断增长,又急需土地资源时,把更多的土地分给野生动物,在政治上是不被接受的。所以,创造一个能使土地高产,能收获可以承担税收的收入,同时也能创造就业的运转模式才是政治合理的。”

当然,奥佩杰塔并不抵触捐款,对运营成本极高的保护区来说,捐款可以有效填补资金空缺。奥佩杰塔欢迎想要为野生动物保护做出贡献的组织或个体进行捐赠。


五、社区发展:通过满足人的需要,为野生动物保护筑起护城河


奥佩杰塔的野保事业离不开周围社区居民的拥护和支持。“社区就像我们的围墙,是偷猎者面对的第一个关卡。”

为了满足居民需求,奥佩杰塔设立了社区发展部门,为当地的18个社区带去教育资源、医疗资源、能源等各方面的帮助。同时,奥佩杰塔也提供了许多工作机会,这里的1000多个员工中40%来自周围社区。这对极难获得正式工作的居民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生活支撑。


图为当地中学

农业是社区发展项目中最重要的一环。奥佩杰塔会派出专业的工作人员,深入社区进行蔬菜种植的技术教学。当地一所中学农场的奥佩杰塔工作人员说,他会每两周更换一个学校教学,也会去给社区的个人教学,奥佩杰塔和周围学校这样的合作已经有14年了。社区发展部主管南希告诉我们,“我们不是简单粗暴地施舍食物,而是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互惠。”


奥佩杰塔的社区发展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是资金短缺。社区发展往往得不到大多数捐赠者的关注,而部门之间又会竞争资金造成不均衡分配。另一方面则是人兽冲突。例如,大象常进入农田偷食和破坏作物。正如南希所说,“当地人把我们看成政府。以前他们看到野生动物靠近会选择射杀,而现在,他们选择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来到现场驱赶动物。”

奥佩杰塔的商业模式,可以总结为:“在保障野生动物的前提下,实现自给自足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带动社区发展和国家经济增长”。而这也是奥佩杰塔一直想要实现的愿景。作为“肯尼亚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的引擎”,奥佩杰塔向大家展示了商业模式如何支持野生动物保护,奥佩杰塔的模式也正在被肯尼亚许多其他的保护区所模仿借鉴,野保商业化这个模式正在拓展到周边区域,从点到面,在广袤的东非土地上开花结果。


*本文内容仅为信息表达之用,文中所发表的个人观点均不代表中南屋立场,仅供读者一般参考,文中内容不代表任何政治立场、也并非针对任何个人或团体的个别或特定情况而提供,任何人士不应在没有详细考虑相关的情况及获取适当的专业意见下依据所载内容行事,否则后果自负。如需转载或引用文中任何内容的,请私信沟通授权事宜。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该等文章中的任何内容,含图片、影像等视听资料。如您有意就相关议题进一步交流或探讨,欢迎与我们联系。

76 views0 comments

中南屋是一家推动中国人了解和参与国际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企业。一方面,我们为出海企业、研究机构、公益组织提供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调研与项目服务;另一方面,我们也为青年人提供国际可持续发展的调研与实践项目。

联系我们

邮箱: info@chinagoingout.org

电话: +86 19121399152

微信公众号:中南屋

Bilibili:中南屋

微博:中南屋ChinaHouse

知乎:中南屋Chinahouse

We would fail and fail and fail again, until we make it.
bottom of page